隨著互聯網、云計算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數據中心的規模不斷擴大,穩定、能耗、占地等問題持續困擾著數據中心運營者,維護、持續擴容等新的問題接踵而來。
為了應對挑戰數據中心的形式也在不斷的變化。從早期的集中供電集中制冷到分布式供電分布式制冷,從機柜擺放方向的簡單調整到封閉冷/熱通道,從簡單劃分功能區的數據中心到現在流行的微模塊數據中心。
可以說每一次的變化都帶來了很大的優化,而現在流行的微模塊數據中心正是為了解決目前不斷涌現的新挑戰而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數據中心形式:它降低了對機房土建的要求能很好的控制建設成本;通過工廠的預制化能夠盡可能的縮短建設周期;通過標準模塊的復制能夠很好的解決擴展能力并簡化重復的設計過程;通過對現有新技術的植入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PUE值;同時它考慮并融入了原有數據中心標準的關鍵要求,進一步提升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微模塊的組成
當前的數據中心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微模塊數據中心的定義也有了新的詮釋。
新一代的微模塊數據中心主要具備以下要素:
標準化,預制生產,快速安裝
模塊化,可在線擴展和在線維修
智能化,實現微環境的監控和無人值守
靈活性,無論建設和平臺管理都能根據用戶需求快速調整
節能性,采用新的制冷技術,真正做到PUE值的降低
智慧化,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系統的自動優化
結合微模塊數據中心的發展過程,根據各個組件的功能作用,可將微模塊數據中心分為以下系統:
A、物理支撐系統(機柜及通道封閉)
物理支撐系統主要包括服務器機柜、前后封閉門系統、消防天窗系統、頂置走線架以及一些氣流管理附件,物理支撐希望為整個微模塊提供了一個可裝配可管理的框架,是整個微模塊系統的基礎部件。
其設計采用拼裝式模塊化結構,大大節省運輸時間和就位難度,節約微模塊產品的生產、建設時間成本。達到快速部署的作用。
B、供配電系統(高壓直流、UPS等)
微模塊內部的供配電系統主要包括UPS系統或者高壓直流系統、可集成ATS或者STS的精密配電柜系統、PDU以及配電附件。為整個微模塊內部的設備提供冗余的智能化配電。
針對微模塊供配電的智能化測系統,可進行不斷電的熱插拔擴展、智能數據采集、全面電力監測、防雷、電網隔離等,與數據中心環境相匹配,全面提升數據中心配電可用性及管理水平。
C、制冷系統(行間空調及多種冷源)
微模塊內部的制冷系統是為了保障設備在良好的溫濕度環境中長期可靠運行。有多種制冷形式,現在流行的包括行間空調、插框式空調、底置空調等針對微模塊散熱推出的智能化控制系統,智能溫控系統是針對氣流組織進行管理,從而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高適應性和可靠性,維護簡單。
D、管理系統。
管理系統是新型微模塊產品的管理核心,是在傳統動力環境監控系統中融合最新的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通訊技術以及云化軟件開發出來適應微模塊應用場景等新型管控系統,結合大數據分析,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
微模塊發展趨勢
隨著數據中心大型化、集中化的發展,傳統數據中心由僵化的結構、低效的管理與運營,向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征的智慧型數據中心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供配電
在傳統的UPS系統設計時,需要先確定系統容量,很容易出現配置過大,帶載率較低,同時在低載情況下UPS效率較低的情況;或者容易出現配置容量過小,后期擴容困難,不能滿足業務快速發展的需求等情況。為提高UPS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設計人員和運維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總結出了諸如:單機系統、串聯冗余系統、并聯冗余系統、分布式冗余系統、單機雙總線系統、(1+1)系統并聯雙總線等多種配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統和供電的可靠性,但是也帶了了諸多的問題,諸如:設備投資大、配套設備投資增加、占地面積更多、運營成本升高、維護和擴容困難、風險大等一系列問題。另外,傳統IDC還需要設計配套機房,如UPS房、電池房,這對中小型機房來說是建筑格局上一個很大的浪費,同時UPS房還需要設置精密空調制冷,出于安全的考慮還需要設計精密空調的冗余,投資很大。
因此,IDC建設需求逐漸向模塊化、可熱插拔的方向發展,在中小型數據中心中,尤其成為首選的解決方案。高端的模塊化產品,尺寸和標準服務器一致,可放在行間,集成了多路智能配電,可解決機房模塊內的供電、監控電量等需求。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模塊化UPS,效率可高達95%,在低負載率情況下,節能顯著。可按模塊增加,方便客戶靈活配置,靈活擴容,真正實現了模塊化UPS的高效性、節地性、節能性和可靠性。
另外,供配電系統的另一個發展思路是使用高壓直流,目前由中國電信牽頭開發的240V制式和中國移動牽頭開發的380V制式高壓直流在國內已有廣泛的應用,由于內部少了一次直交流轉換的過程,在服務器端又可節省一次交直流轉換過程,因此可提高供電系統效率。目前騰訊、電信在使用高壓直流系統供電中有了比較長期的可靠應用。
B、制冷系統
傳統的精密空調送風系統系統設計,采用風管上送風。其優點在于合理的設計可保證出風均勻,可送到較遠的區域,通過消聲箱可以有效降低風噪。但是初始投資較大,后期可擴容性較差,靜壓箱設計是根據現有風量設計,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反而可能引起送風不均等問題,另外其末端負荷也不能增加,機柜位置也無法調整,所以隨著機房的擴容,很容易出現問題,不是大型IDC的建設方案的較優選擇。
目前大量的數據中心為云數據中心,其顯著特點是:機房規模大、服務器密度高、信息吞吐量大。云數據中心的規模決定了制冷方案必須發展得越來越節能,如google、facebook、國內的騰訊、阿里等采取了一些定制化的方案,如freecooling,最大限度的追求低PUE。
為了更好的散熱和節能,冷卻產品也有一步步靠近服務器發熱源的發展趨勢,比如從房間級產品->列間產品->服務器背板->液體冷卻芯片制冷等。
目前,采用冷通道內行間送風的方案可大大提高空調系統的效率,同時其送風和回風都處于小范圍內,其氣流組織互不干 擾,對地板高度沒有要求,后期擴容需求完全適應,可將每個行間空調及其附近的幾個機柜作為一個制冷單元來考慮,這樣大大提高制冷效率,實現快速建設、擴容互不影響的目的。
C、物理支撐系統(機柜及封閉通道)
物理支撐系統一般由機柜、冷通道端門、冷通道天窗、消防聯動模塊、地板精確送風模塊(根據情況選擇)等組成。
物理支撐系統的設計,包括機柜承重、、通孔率、冷通道接地、美觀、線纜管理、能耗管理等。
現代化機房的設備密度越來越大,每個機柜裝載的服務器越多越好。機柜承重的數值直接意味著機柜可以裝載的服務器的數量,故機柜承重成為衡量機柜的重要指標。為了提高制冷效率,機柜的通孔率要求盡可能高,以減小氣流阻礙作用,提高散熱能力,在空調系統利用上來說,機柜系統有更高的設計和工藝要求。根據國家建筑規范,不管是否采用了屏蔽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所用的機柜都要求接地。機房發熱量很大,靠近服務器機柜區域溫度較高,其相對濕度較低,從而可能會形成較高的靜電電壓,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接地的話,會造成靜電危險,從而影響服務器等設備的正常使用。在注重以上的同時,物理支撐系統還應做到美觀、方便、節能、保證使用便利性等要求。
D、管理系統
機房環境監控系統能對機房場地的動力環境實現集中監測,包括對機房環境系統(漏水檢測、溫濕度、煙感、攝像頭等)、機房設備(配電系統、直流配電柜、空調、智能PDU等)、安全系統(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等),具有完善的監測和控制功能,通過直觀界面及時定位故障部位實現機房設備的集中監控。
監控系統是機房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傳統的機房監控系統,基本停留在只“監”而不“控”的水平,重要的控制均需要手動去實現,比如機房的燈光控制,并不能有效自動做到人走燈關;比如機房的空調冷量輸出,目前只能由空調自身傳感器探測而決定空調是否運行,檢測回風或者送風溫度都不能有效解決制冷完全匹配的問題等。
云計算及物聯網的發展對監控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控系統需要能夠監測到機房所有的設備并可自動控制,做到真正的智能化。
在模塊化數據中心,由于云計算的高熱密度、虛擬化需求,可變冷量、UPS模塊休眠等功能需要更高效的控制,因此模塊內的制冷控制、電能分析更成為模塊化運營的關鍵點。
而另一方面,模塊化數據中心建設方案就是為了快速建設、快速復制的目的而誕生的,因此適應模塊化建設的監控方案也需要能夠快速建設,并且以模塊為單位,互不影響。
微模塊作為數據中心的一員,因其自身的靈活性,能應用于各種規模的數據中心,又具有建設周期短、高效節能等優勢,能使建設方的投資回報周期變短,運營成本降低。
微模塊數據中心現階段已經成為目前數據中心發展的主流,在今后的使用過程中也將不斷的優化,在未來的數據中心發展中也必將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文章來源:ups維修http://www.lsx8888.com/solve_ups.asp